[拼音]:Taipingjun Beifa

中国清朝咸丰三年(太平天国癸好三年,1853)至五年间,太平天国派兵挺进华北、企图攻取北京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。

三年春,太平天国定都天京(今南京)后,于派兵西征的同时,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军2万馀人,挺进华北。北伐军由浦口出发,经安徽蒙城、亳州(今亳县)入河南,克归德(今河南商丘),因无船不得渡黄河,乃循南岸西趋,于五月二十一抵汜水,征得数十条船,开始抢渡黄河。二十六日,主力渡过黄河(一部未得渡,南返安徽),佔温县,围怀庆(今河南沁阳),与城内外清军相持两月。七月二十八,北伐军撤围西进,经垣曲入山西,过平阳(今山西临汾)、洪洞、黎城,东入直隶(约今河北),克临洺关(今河北永年)、邢台,北上藁城,东佔深州(今河北深县),稍事休整后即东进沧州,于九月二十七佔领静海和独流镇,在此屯驻待援(前锋一度抵达天津西杨柳青)。

北伐军深入直隶,清廷震动,即命胜保为钦差大臣,率军由南而北追赶,并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、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,率军由北而南迎堵。北伐军佔据静海、独流后,胜保即设大营于良王庄,僧格林沁设大营于王庆坨,进行围堵。

北伐军以流动作战见长,一旦在静海、独流驻止下来,即迅速陷入清军的重围。时值隆冬,军资匮乏,又久等援军不至,处境日益艰难,乃于四年正月初八突围,南走河间县束城镇;一月后又突围走阜城。清军马队紧追不舍,北伐军再度被围。

洪秀全、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后,才著手组织援军。四年正月初七,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率领援军由安庆出发,经河南永城、夏邑渡黄河,由江苏丰县入山东北上,于三月十五攻克临清,北距阜城仅200馀里。但临清城内粮械被敌军焚燬殆尽,城外又有胜保部清军赶到围困,曾立昌等遂迁就部分新成员的畏敌惧战情绪,竟置北援任务于不顾,二十六日弃城南走,途中屡战不利,一退再退,以致溃不成军,被清军和地主武装截杀甚众,曾立昌等牺牲。援军的溃散,使北伐军的前途更加险恶。

林凤祥、李开芳被困于阜城,不知援军已到临清。四月初九,北伐军自阜城突围,进据东光县之连镇。当天,清军又赶到围困。林、李为分敌兵势,由李开芳率600馀骑突围南下,袭佔山东高唐。胜保所部当即赶到,又将高唐围住。从此,林、李分驻两地,顽强抗击清军。五年正月十九,清军攻陷连镇,北伐军将士大多阵亡,林凤祥被俘后解送北京,英勇就义。僧格林沁立即移兵猛攻高唐。二十九日,李开芳弃城南走茌平县之冯官屯。僧格林沁又率数万清军赶到,围攻两月未克,最后只得在四周筑起堤坝,从百里外引水浸灌,冯官屯顿成泽国。四月十六,李开芳等被俘,在北京遭杀害。至此,北伐军全军覆没。

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,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于攻佔金陵(今南京)后,对革命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,贸然派出 2万馀精锐,深入华北,谋取北京,结果陷入清军重围;加之后援部队派出过迟,且于中途溃散,北伐军遂失去了突围南返的希望。这是太平军自起义以来所遭到的一次最大损失。

更多信息: 大发888手机版 汇旺担保 买usdt 汇旺担保 bc料 汇旺担保 卡接